16秋季学期西方经济学(本)学习周期03任务_0001任务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 )
A.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C. 生产的外部经济
D. 消费的外部经济
2.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整个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
A. 水平线
B. 垂直线
C.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D.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
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 )
A. 总成本曲线
B. 生产函数
C. 生产可能性曲线
D. 成本函数
4.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
A. 产品有差别
B. 产品无差别
C. 有的有差别,有的无差别
D. 以上说法都对
5.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 )
A. 不平均,平均
B. 平均,不平均
C. 不平均,不平均
D. 平均,平均
6.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 )
A. 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 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 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
D. 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
7.
如图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 )
A. 3<L<8
B. 5<L<8
C. 3<L<5
D. 0<L<5
8. 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
A. 0
B. 负值
C. 非弹性
D. 弹性大小不一定
9.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AVC为( )
A. 30000
B. 5Q-Q2
C. 5-Q
D. 30000/Q
10. 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
A. 右下方
B. 右上方
C. 左下方
D. 左上方
11.
假定总成本函数为TC=16+5Q+Q2,说明这是一条( )
A. 短期成本曲线
B. 长期成本曲线
C. A、B都对
D. 无法确定
12.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
A. AVC >S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 AC > S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 SMC≥AVC那部分SMC曲线
D. SMC≥AC那部分SMC曲线
13.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上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是( )
A. △Q/△L
B. MP·P
C. △TR/△Q
D. MP·MR
14.
当边际成本曲线达到最低点时( )
A. 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
B.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现递增状态
C. 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D. 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15.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是在下列情况下起作用( )
A. 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按同一比例变化
B. 生产函数中只有一种投入要素
C. 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不变
D. 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诸变量的指数之和小于1
16.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没有关系
17.
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此时存在( )
A. 正常利润
B. 超额利润
C. 贡献利润
D. 亏损
18.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土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分别是( )
A. 水平 垂直
B. 向左下方倾斜,向右下方倾斜
C. 向右下方倾斜,向左下方倾斜
D. 向右下方倾斜,垂直于数量轴
19.
固定成本是指( )
A. 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 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 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D. 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20.
假定某企业全部成本函数为TC=30000+5Q-Q2,Q为产出数量。那么TFC为( )
A. 30000
B. 5Q-Q2
C. 5-Q
D. 30000/Q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 )
A.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上升
B.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
C.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D.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
E.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下降
2.
厂商的停止生产点是( )
A. P = AVC
B. TR = TVC
C. TR = TC
D. 企业总亏损等于TFC
E. P = AFC
3.
私人物品的基本特征是( )
A. 竞争性
B. 非竞争性
C. 排他性
D. 非排他性
E. 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4. 关于交叉弹性,正确的是()
A. 交叉弹性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B. 如果交叉弹性是正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C. 如果交叉弹性是正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D. 如果交叉弹性是负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E. 如果交叉弹性是负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5.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
A. 派生需求
B. 直接需求
C. 直接产品的需求
D. 终产品的需求
E. 引致需求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随着成本的增加,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倾斜。
A. 错误
B. 正确
2.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3.
在垄断存在的情况下,政府必须进行控制,其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兼顾公平。
A. 错误
B. 正确
4.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最大。
A. 错误
B. 正确
5.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一家厂商就是一个行业。
A. 错误
B. 正确
6.
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7.
垄断竞争市场就是指产品没有差别的市场。
A. 错误
B. 正确
8.
甲、乙两国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和0.2,那么甲国的收入分配要比乙国平等。
A. 错误
B. 正确
9.
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一。
A. 错误
B. 正确
10. 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边际技术替代率:( )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2.
平均产量:( )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3.
非对称信息:( )

A. 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B.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C. 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D. 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E.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
一级价格歧视:( )

A.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B.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C.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D.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5.
完全垄断:( )

A.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B.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C.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D.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6.
价格歧视:( )

A. 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B.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C.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D. 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7.
边际产品价值:( )

A.
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B. 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C. 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D. 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8.
生产扩展线:( )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9.
效用:( )

A.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B. 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C.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E.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F.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10.
私人物品:( )

A.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C. 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D. 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