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季西方经济学(本)学习周期02任务_0007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

A.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 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行移动
D. 不变动

2.  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

A. 黑市交易
B. 大量积压
C. 买者按低价买到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D. A和C

3.

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    )
A. 108个
B. 100个
C. 106个
D. 6个

4.

与突点的需求曲线相对应,它的边际收益曲线是(   )
A. 垂直的
B. 水平的
C. 连续的
D. 在弯折点一分为二

5.

面对突点的需求曲线的垄断企业有稳价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  )
A. 企业受到政府的管制
B. 企业放弃利润极大化的目标
C. 企业的定价策略必须顾及对手企业的反应
D. 企业的成本结构是常数成本

6.

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    )
A. 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
B. 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
C. 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
D. 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18

7.  目前我国私家车的蛛网形状是()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8.  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

A. 需求增加
B. 需求减少
C. 价格提高
D. 价格下降

9.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 )
A. 不平均,平均
B. 平均,不平均
C. 不平均,不平均
D. 平均,平均

10.  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

A. 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B. 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 需求量的减少
D. 价格下降

11.

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 与横轴平行的线
D. 与横轴垂直的线

12.

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曲线是(     )
A. 无差异曲线
B. 等成本曲线
C. 等产量曲线
D. 生产可能线

13.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出现同时减少的情况时,那么()

A.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减少
B.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无法确定
C. 均衡价格无法确定,均衡产量减少
D.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减少

14.  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均等于1.5,则蛛网的形状是()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15.  下列对物品边际效用的不正确理解是(     )

A. 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B. 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
C. 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
D. 数学表达式为MU=△TU/△Q(TU表示总效用,Q表示物品数量)

16.

一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 )
A. 垄断竞争
B. 完全竞争
C. 完全竞争
D. 完全垄断

17.

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商的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      )
A. 300
B. 100
C. 200
D. 500

18.

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是(      )
A. 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 是一条垂线
D. 是一条水平线

19.

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   )
A.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
B.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
C. 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
D. 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20.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
A.  AVC >S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 AC > S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 SMC≥AVC那部分SMC曲线
D. SMC≥AC那部分SMC曲线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     )
A. 工资率
B. 闲暇
C. 劳动者拥有的财富状况
D. 社会习俗
E. 人口总量及其构成

2.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是(     )
A. 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B. 扩大固定资本的存量
C. 保持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变,只改变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 边际产量递减发生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
E. 以上说法都对

3.

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大体上可分为(    )
A. 风险回避者
B. 风险爱好者
C. 风险中立者
D. 厌恶风险者
E. 喜欢风险者

4.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
A. MR = MC
B. P = MC
C. AR = MC
D. AR=AC
E. TR=TC

5.

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 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B.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C. 行业中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别的
D. 进入市场的障碍较少
E.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LAC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A. 错误
B. 正确

2.  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大于零,则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A. 错误
B. 正确

3.

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分。
A. 错误
B. 正确

4.  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含义是相同的。

A. 错误
B. 正确

5.  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A. 错误
B. 正确

6.

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降低商品和要素价格一定会刺激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A. 错误
B. 正确

7.

垄断行业由于有规模经济存在,可以比竞争行业产量更高,价格更低。
A. 错误
B. 正确

8.  一般来说,农产品的蛛网形状为封闭型。

A. 错误
B. 正确

9.

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A. 错误
B. 正确

10.  生产扩展路线是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A. 错误
B. 正确
四、概念连线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基尼系数:(  )

A. 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B. 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C. 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D. 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2.外部不经济:(  )

A. 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C. 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D. 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3.总产量:(  )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4.边际产量:(  )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利润:(  )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6.需求收入弹性:(  )

A. 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B. 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C. 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D. 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E. 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F.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G. 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7.二级价格歧视:(  )

A.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

B. 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
C. 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D. 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8.消费者剩余:(  )

A.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B. 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C.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E.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F.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9.边际成本:(  )

A.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B. 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C. 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D. 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E.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F. 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G.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0.收入效应:(  )

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B.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C.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D. 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E.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F.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 版权声明
THE END
文章不错?点个赞呗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