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答案为下列试题答案,请核对试题后再购买】
题目1.( )是对运输计划期间轨道交通线路客流的规划,它是全日行车计划、车辆配备计划和列车交路计划编制的基础。
A. 客流计划
B. 客运
C. 客运技术
D. 计划
”
“题目2.客流计划以( )资料作为编制基础,分步计算出各站上下车人数和断面客流量数据。
A. 站间小时客流量
B. 站间全天客流量
C. 站间到发客流量
D. 站间高峰客流量
”
“题目3.车辆定员的多少取决于车辆的尺寸、车厢内座位布置方式和( )。
A. 车门设置数
B. 列车编组辆数
C. 满载率
D. 舒适度
”
“题目4.列车编组辆数是以( )作为基本依据。
A. 客流量
B. 最大断面的客流量
C. 每小时最大断面的客流量
D. 高峰小时最大断面的客流量
”
“题目5.列车定员数是( )和车辆定员数的乘积。
A. 列车编组辆数
B. 车门设置数
C. 车辆的尺寸
D. 行车密度
”
“题目6.车辆配备计划是为完成全日行车计划而制订的( )安排计划。
A. 运营车辆数
B. 在修车辆数
C. 车辆保有数
D. 备用车辆数
”
“题目7.( )的组织方案,既能满足运输需求,又能提高运营效益。
A. 长交路
B. 长短交路混行
C. 短交路
D. 折返交路
”
“题目8.从行车组织的角度看,( )列车运行在各区段客流量不均衡情况下,会产生部分区段运能的浪费。
A. 长交路
B. 短交路
C. 长短交路
D. 混合交路
”
“题目9.列车运行到终点站或在短交路和长短交路情况下运行到中间折返站需要进行( )。
A. 检修作业
B. 进站作业
C. 折返作业
D. 出站作业
”
“题目10.在采用( )时,列车空车走行少,折返时间较短;乘客能同时上下车,可以缩短停站时间。
A. 站后折返方式
B. 站前折返方式
C. 直线折返方式
D. 曲线折返方式
”
“题目11.自动扶梯一般在扶梯的( )设有“紧急停止按钮”。
A. 上口
B. 下口
C. 左下侧
D. 右下侧
”
“题目12.始发(终到)站一般设置在线路两端,除具有供乘客乘降的基本功能外,还可供列车( )、停车检修之用。
A. 休息
B. 换乘
C. 折返
D. 调头
”
“题目13.一等站高峰小时进出站总客流量在( )。
A. 3万人次以上
B. 2~3万人次之间
C. 1~2万人次之间
D. 1万人次以下
”
“题目14.客服中心设置在( )付费区与非付费区之间,为乘客提供售票、兑零、充值及乘客事务处理服务。
A. 站台层
B. 站厅层
C. 出入口
D. 闸机处
”
“题目15.乘客入闸后,进入( ),到站台等候列车到达。
A. 非付费区
B. 付费区
C. 站厅层
D. 进站口
”
“题目16.大客流控制的具体措施中,控制非付费区客流的控制点在( )。
A. 进站闸机处
B. 车站出入口处
C. 站厅与站台的楼梯口
D. 售票处
”
“题目17.一级大客流的判定标准是:站台聚集人数达到或大于站台有效区域的( ),并且持续时间大于实际行车间隔时间。
A. 60%
B. 70%
C. 80%
D. 90%
”
“题目18.车站对乘客失物实行专人管理,车站( )负责本站遗失物品的登记、保管、认领、移交。
A. 客运值班员
B. 行车值班员
C. 值班站长
D. 保安
”
“题目19.若在地铁地下车站站台发生劫持人质事件,需将站厅通往站台的电梯全部改为( ),组织站台乘客疏散至站厅。
A. 上行
B. 下行
C. 暂停
D. 封闭
”
“题目20.如遇强台风造成突发性大客流,应立即报告( ),并按突发性大客流程序处理。
A. 行车调度员
B. 售票员
C. 厅巡
D. 列车员
”
“题目21.车辆配备计划确定在一定类型的设备和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为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而必须保有的车辆,包括推算( )。
A. 订购车辆数
B. 运用车辆数
C. 在修车辆数
D. 备用车辆数
E. 报废车辆数
”
“题目22.轨道交通系统营业时间的安排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A. 方便乘客,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
B. 满足轨道交通系统各项设备检修养护的需要
C. 商业活动的需要
D. 经济发展的需要
E. 增强竞争力的需要
”
“题目23.列车周转时间包括( )供乘客乘降,以及列车在折返站作业的全过程。
A. 列车在区间运行
B. 列车在中间站停车
C. 列车维修
D. 列车计划制订
E. 列车编组
”
“题目24.轨道交通车辆的检修级别通常分为( )。
A. 日检
B. 双周检、双月检
C. 架修
D. 大修
E. 定修
”
“题目2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照车站建筑的位置,可分为( )。
A. 中心站
B. 地下站
C. 地面站
D. 高架站
E. 郊区站
”
“题目26.车站的构造主要包括( )。
A. 出入口和通道
B. 风亭和冷却塔
C. 站厅层
D. 站台层
E. 隧道
”
“题目27.站台层主要是供( )及乘降车的区域。
A. 列车停靠
B. 乘客候车
C. 乘客购票
D. 乘客出站
E. 乘客进站
”
“题目28.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工作必须实行( )的原则。
A. 集中领导
B. 分散领导
C. 统一指挥
D. 各自为政
E. 客流调整
”
“题目29.大客流发生时,应在保证疏散客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地疏散客流。大客流组织的主要措施包括 ( )。
A. 集中领导,统一指挥
B. 控制站台客流
C. 增加列车运能
D. 增加售、检票能力
E. 明确分工
”
“题目30.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一般处在地下或高架桥的半封闭空间里,具有( )等特点,一旦发生重大事故、灾害等突发事件,人员疏散和救援困难。
A. 隐蔽性
B. 封锁性
C. 人员和设备高度密集
D. 环境复杂
E. 位置偏僻
”
“题目31.在一定的客流量情况下,采用缩短行车间隔时间,而不增加列车编组辆数的办法也能达到一定的运能。( )
A. √
B. ×
”
“题目32.列车编组车辆数的增减是以营业时间平均小时最大断面的客流量作为基本依据。( )
A. √
B. ×
”
“题目33.增加列车编组辆数是可以无限度的,不会受到车站站台长度、车辆段停车线长度和数量等因素的限制。( )
A. √
B. ×
”
“题目34.一般来说,在车辆限界范围内,车辆长宽尺寸越大载客越多,车厢内座位横向布置较纵向布置载客要多,车厢内车门区较座位区载客要多。( )
A. √
B. ×
”
“题目35.满载率越高,乘客舒适程度也越高。
A. √
B. ×
”
“题目36.当列车在折返站的出发间隔时间大于高峰小时的行车间隔时间时,须在折返线上预置一列列车进行周转,此时运用车辆数需相应减少。( )
A. √
B. ×
”
“题目37.列车周转时间是指列车在线路上往或返单程一次所消耗的时间。( )
A. √
B. ×
”
“题目38.环形线折返设备能保证最大的通过能力,节约设备费用与运营成本。( )
A. √
B. ×
”
“题目39.备用车辆的数量可控制在运用车辆数的10%左右。( )
A. √
B. ×
”
“题目40.长交路是指列车在线路的某一区段内运行,在指定的车站上折返。( )
A. √
B. ×
”
“题目41.车辆的不同部件有相同的技术标准、检修级别和检修周期。( )
A. √
B. ×
”
“题目42.车辆定员的多少取决于车辆的尺寸、车厢内座位布置方式。( )
A. √
B. ×
”
“题目43.侧式车站的上下行线分布在站台的两侧,站台面积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乘客换乘方便。( )
A. √
B. ×
”
“题目44.站厅层的公共区是供乘客上、下车和候车的。( )
A. √
B. ×
”
“题目45.屏蔽门的系统级控制和站台级控制都需要人工操作开、关屏蔽门。( )
A. √
B. ×
”
“题目46.车站的客运组织由客运值班员或值班站长负责。( )
A. √
B. ×
”
“题目47.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完全不一样。( )
A. √
B. ×
”
“题目48.站厅换乘一般用于相交车站的换乘,换乘距离比站台直接换乘要长。( )
A. √
B. ×
”
“题目49.大客流控制的具体措施中,控制付费区客流的控制点在车站出入口处。( )
A. √
B. ×
”
“题目50.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只办理当天失物的认领工作,隔日的失物认领统一到失物处理中心办理。( )
A. √
B. ×
”
“题目51.中间站只供乘客乘降之用,不设折返线、渡线和存车线等。( )
A. √
B. ×
”
“题目52.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工作中的客运服务的对象是市内交通乘客,不办理行李包裹托运服务。( )
A. √
B. ×
”
“题目53.售票具体作业程序主要包括“收、唱、操作、找”四个步骤。( )
A. √
B. ×
”
“题目54.在开站程序中,保安向乘客广播候车的注意事项。
A. √
B. ×
”
“题目55.地铁列车每节车厢装有2个乘客紧急通话装置。
A. √
B. ×
”
“题目56.暴雨期间车站出入口被水浸,应第一时间关闭出入口,通知值班站长立即停运。( )
A. √
B. ×
”
“题目57.一般来说,若列车在车站动车前,紧急解锁手柄被拉下,运行方向前一单元的车厢车门紧急解锁手柄复位由车站人员负责,后一单元由司机负责处理。( )
A. √
B. ×
”
“题目58.若在地铁地下车站站厅发生劫持人质事件,需将站厅通往站台的电梯全部改为上行,组织站台乘客疏散至站厅。( )
A. √
B. ×
”
“题目59.当车站全部出站闸机故障时,及时开启员工通道门让乘客出站,不用回收出站乘客的单程票。( )
A. √
B. ×
”
“题目60.同站台换乘方式适用于两条平行交织的线路。( )
A. √
B. ×
© 版权声明
分享是一种美德,转载请保留原链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