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2012年7月期末考试2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2012年7月  试卷代号:200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试题

答案地址:http://www.botiku.com/thread-7407-1-1.html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2.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在于( ),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中前进。
A.与时俱进 B.革命
C.创新 妻
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是( )。
A.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改革和开放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
A.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富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把我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
5.在对外开放中坚持( )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原则。
A.开放我国市场 B.依靠外援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6.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上。
A.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B.数量上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7.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 )。
A.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 B.政治制度发展的积极成果
C.政治思想发展的积极成果
8.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 )
A.勤劳勇敢 B.诚实守信
C.热爱祖国
9.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 )。
A.高度自治 B.一国两制
C.共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0.在党的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
A.组织建设 B.作风建设
C.思想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
A.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互为前提 B.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互为目的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者之间( )。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稳定是目的
1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优先发展 D.可持续发展
1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A.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B.提出实施科学发展观
C.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
15.公有制经济包括(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16.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
A.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B.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
C.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健全
D-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
17.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 )。
A.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酝酿阶段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的提出阶段
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
18.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 )。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 D.思想观念
19.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 )决
定的。
A.社会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C.所有制形式 D.分配制度
20.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
A.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是我国的国体
C.是我国的政体 D.实行首长负责制原则
21.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包括( )
A.经济实力的竞争 B。科技实力的竞争
C.国防实力的竞争 D.文化实力的竞争
22.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生命健康
23。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中,“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
A.“两制”的前提是“一国”
B.“一国”必然要求实行“两制”
C.“两制”是主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只有实行“两制”,才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24。我国外交工作的方针是( )。
A.坚定不移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5.广大人民群众包括( )
A.工人阶级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和最基本的动力
B.广大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C.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D.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论述题(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30分,共50分)
26.联系实际论述,什么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哪些特点?
27.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相关原理分析我国现存“三农”问题。
材料:农业为什么艰辛,农村为什么落后,农民为什么贫穷?需要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认真加以分帆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
2012年黑龙江“三农”工作,坚持以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为牵动,以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为抓手,以现代化大农业“八化”建设为整体规划和目标,以建设大水利、应用大农机、推广大科技、开展大合作为当前工作着力点,力争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200亿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增长12%以上。
201 1年,全省“三农”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114.1亿斤,跃居全国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90.70元,同比增长22.2%,牡丹江和鸡西两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大水利建设如火如茶,抗旱除涝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农机建设强势推进,综合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大科技建设硕果累累,农业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大合作建设方兴未艾,场县、院县等合作共建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小城镇建设热火朝天,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以及广大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
农业艰辛、农村落后、农民贫穷,一直是“三农”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历史文化渊源。农业始终都是最质弱的产业,农村始终都是最困弱的地区,农民始终都是最贫弱的群体,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彻底改变;生产环境制约。农业生产始终要面对各种自然灾害,而且还必须紧扣农时节令,遵循自然规律;生产条件落后。农业生产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是人工劳动,农业机械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农田水利设施仍然十分薄弱,农业科技装备水平还很低,农业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生产方式陈旧。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难以实现社会化大生产,迫切需要积极探索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多种实现形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形成农业规模效益;劳动价值低廉。由于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差别和社会地位差别以及有关社会管理制度的制约,使农产品价格长期偏低、农村劳动力收入过低问题还没能找到一条很好解决的路子;商业贸易不活。目前多数农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商贸产业体系和发达的商贸物流体系,延缓了农村市场化进程,成为农村加快发展的新瓶颈;基础设施不足。交通、通讯、电力、给排水、供暖、供气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缺乏必要的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公共资源欠缺。城乡公共资源占有不均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金融市场乏力。农村金融市场基础薄弱、功能单一、设施落后,造成农村资金来源少、外流大、缺乏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对这些方面的问题,都应该认真研究并努力去进行解决。【摘自《黑龙江新闻网》】

答案地址:http://www.botiku.com/thread-7407-1-1.html

© 版权声明
THE END
文章不错?点个赞呗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