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地址:http://www.botiku.com/thread-8742-1-1.html
一、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 PLC具有完善的自诊断功能,能及时诊断出PLC系统的软件、硬件故障,并能保护故障现场,保证了PLC控制系统的工作安全性。( )
A. 错误
B. 正确
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第一个阶段是产品规划阶段。( )
A. 错误
B. 正确
3. 需求设计是指新产品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分析用户需求到以详细技术说明书的形式来描述满足用户需求产品的过程。( )
A. 错误
B. 正确
4. PID调节器由比例调节器、积分调节器和微分调节器通过线性组合而构成。( )
A. 错误
B. 正确
5. 目前,大部分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都已标准化或正在逐步标准化,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接口,再配合接口编写相应的程序。( )
A. 错误
B. 正确
6. 计算机仿真有实物介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较好的实时性与在线等特点。( )
A. 错误
B. 正确
7. 虚拟设计是在基于多媒体的、交互的、嵌入式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中进行实体建模和装配建模,生成精确的系统模型,并在同一环境中进行一些相关分析,从而满足工程设计和应用的需要。( )
A. 错误
B. 正确
8. 自动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之一,直接影响系统的控制水平、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
A. 错误
B. 正确
9. 工业机器人驱动部分在控制信息作用下提供动力,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方式。( )
A. 错误
B. 正确
10. 一般说来,全物理仿真较之计算机仿真在时间、费用和方便性上都具有明显的优点,是一种经济、快捷与实用的仿真方法。( )
A. 错误
B. 正确
11. 在数控设备中,计算机数控装置是设备的核心部分,一般由专用计算机(或通用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以及机床控制器等部分构成。( )
A. 错误
B. 正确
12. PLC采用扫描工作方式,扫描周期的长短决定了PLC的工作速度。( )
A. 错误
B. 正确
13. 仿真根据采用的模型可以分为计算机仿真、半物理仿真和全物理仿真。( )
A. 错误
B. 正确
1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越小,其控制精度就越高。( )
A. 错误
B. 正确
15. 开环系统没有反馈回路,只能依据时间和逻辑顺序决定被控对象的运行方式,开环系统简单、稳定、可靠,但精度较低,无自动纠偏能力。( )
A. 错误
B. 正确
16. 半物理仿真和全物理仿真有实物介入,但是仿真系统具有构成复杂、造价高、准备时间长等缺点。( )
A. 错误
B. 正确
17.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完成后,首先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系统调试,然后分别进行硬件和软件的调试。( )
A. 错误
B. 正确
18. 现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是将系统划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独立的部分,然后按各自的设计流程分别完成。( )
A. 错误
B. 正确
19. 绿色设计是对已有的产品或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该系统(产品)进行剖析、重构、再创造的设计。( )
A. 错误
B. 正确
20. 数控机床中的计算机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而电机则属于系统的驱动部分。( )
A. 错误
B.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 )要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小一点。
A. 执行元件
B. 计算机的计算成本
C. 计算机的工作量
D. 提高抗干扰能力
2. ( )的主要手段是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确定出最佳的设计参数和系统结构,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
A. 优化设计
B. 可靠性设计
C. 反向设计
D. 绿色设计
3. 通常,数控精密镗铣床等高精度数控设备,其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均采用( )。
A. 开环控制
B. 闭环控制
C. 半闭环控制
D. 混合控制
4. 以下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除了( ),其余都是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
A. 屏蔽
B. 隔离
C. 滤波
D. 软件抗干扰
5. 以下( )不属于系统功能结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
A. 串联结构
B. 平行结构
C. 环形结构
D. 星形结构
6. 以下( )不属于现场总线技术?
A. PROFIBUS
B. CAN
C. RS232
D. HART
7. HRGP-1A型机器人的工作分为( )和再现两个过程。
A. 编程
B. 训练
C. 示教
D. 插补
8.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际运行时,需要由用户自行编写( ),具有实时性、针对性、灵活性和通用性。
A. 嵌入软件
B. 应用软件
C. 开发软件
D. 系统软件
9. 以下( )不属于PLC系统的组成部分。
A. CPU
B. 硬盘
C. 编程器
D. I/O接口
10. 不进行参数的变换与调整,仅作为输入/输出的直接接口的是( )。
A. 零接口
B. 被动接口
C. 主动接口
D. 智能接口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