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2012年1月2005《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o11-2o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试卷代号: 2005 政治经济学(A) 试题 2012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題的备选.答案中选挥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 )。
A.商品按价值量进行交換 B.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C.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2.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称为( )。 . A.剩余价值率 B.年剩余价值率
C.平均利润率 D.利润率
3.金融资本是指( )。
A.工业垄断资本
B‘银行垄断资本
C. 银行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形成的资本
D.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溶合而形成的资本
4.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收人政策的是( )。 A.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B.增减政府直接投资
c. 对空 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
D.增减社会福利开支
28

5.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既是上一个周期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起点的阶段是( ) 。

A.危机C.复苏

B.萧条D.高涨

6.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企业组织形式是( ) 。

A.无限公司 B.有限公司
C.合伙制企业 D.个体企业 7.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 )。

A. 应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较快的增长速度
B.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经济效益越好 C.只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效益就必然会好 D. 应该在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8.国民收人的初次分配是在( )。

A.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B.非生产部门中进行的
C.生产部门中进行的 D.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的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是实行( ) 。

A.进口替代 B.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

C.出口导向 D.出口替代
1o.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 A.计划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行政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

案,将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中。每小题3分,共12分)

11.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剩余价值率

C.资本有机构成

E.年剩余价値率

)0 B.不变资本的节省D.资本的周转速度

12.价格体系包括( )。
A.不同种商品的比价
C.不同种商品的差价 . E.同种商品的差价

B.同种商品的比价

D. 理论价格和市场价格

13.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个人收入主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以下条件共同决定的

(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 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较低

C. 劳动还主要是谋生的手段

D. 劳动者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

E.多种所有制并存

14.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决定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对生产美系具有反作用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E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得 分 评卷人

三、判断正误题(在正确的命題后打“J ”,營误的打“ X”。 每小题2

分,共20分)

15.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

16.垄断组织定价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确定的。 ( )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

18.当代经济的全球化主要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下进行的。( )

19.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 ( )

20.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法,农业属第三产业。( )

21.社会保险是一项盈利性的福利事业。( )
30

2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
23.宏观经济管理既是同生产社会化相联系,又总是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同一定性质的国家相联系。( ) . 24.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 )
四、配伍题(将名词解释的标号填在名词前的括号里.每小题 1 分,,共8分)

( )25.资本积聚

( )26.资本集中

( )27.市场

( )28.市场配置

( )29.国内生产总值

( )3o.国民生产总值
( )31.社会总需求 ( )32.社会总供给

A. 是指集市、商店、交易所等一切商品交换场所和一切发生商品买卖的场合 。

B. 是指社会的有效需求,就是货币供应和其周转次数的乘积所体现的购买力 。
C. 是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
D. 是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通过资本积累来増大自己。

E. 是指本国领土内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 。

F. 是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示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
G. 是指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价格信号,为适应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将资源配置到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部门 . H. 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31

五、简答题(每小題8分,共24分)

33. 一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利益? 34. 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如何?

35. 简要说明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意义。

六、论述题(16分)

36.运用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原理说明如何防止通货膨胀 。

© 版权声明
THE END
文章不错?点个赞呗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