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丢番图时代(约250)以前的一切代数学都是用( )表示的,甚至在十五世纪以前,西欧的代数学几乎都是用( )表示。
A. 符号,符号
B. 文字,文字
C. 文字,符号
D. 符号,文字
2. 《几何原本》中的素材并非是欧几里得所独创,大部分材料来自同他一起学习的( )。
A. 爱奥尼亚学派
B. 毕达哥拉斯学派
C. 亚历山大学派
D. 柏拉图学派
3. 金字塔的四面都正确地指向东南西北,在没有罗盘的四、五千年的古代,方位能如此精确,无疑是使用了( )的方法。
A. 几何测量
B. 代数计算
C. 占卜
D. 天文测量
4. 《九章算术》的叙述方式以( )为主,先给出若干例题,再给出解法;《几何原本》的叙述方以( )为主,先给出公理,再通过逻辑推出其他命题。
A. 化归,推论
B. 归纳,演绎
C. 反驳,演绎
D. 计算,证明
5.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是一本极具生命力的经典著作,它的著名的平行公设是( )。
A. 过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直线
B. 线段(有限直线)可以无限地延长
C. 同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直线同侧的两个内角之和小于180°,则这两条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一定相交
D. 以任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可作一圆
6.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一本数学名著。“算”是指( ),“术”是指( )。
A. 算法 证明
B. 算法 技术
C. 算筹 技术
D. 算筹 解题方法
7. 《几何原本》就是用( )的链子由此及彼的展开全部几何学,它的诞生,标志着几何学已成为一个有着比较严密的理论系统和科学方法的学科。
A. 代数
B. 统计
C. 分析
D. 逻辑
8. 《几何原本》最主要的特色是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几何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四方面主要内容:( )。
A. 定义、公理、公设、命题
B. 定义、公式、公设、命题
C. 定义、公理、公设、推论
D. 定理、公理、公设、命题
9. 《几何原本》的理论体系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对直线的定义实际上是用一个未知的定义来解释另一个未知的定义,这样的定义不可能在( )中起什么作用。
A. 计算算法
B. 模型方法
C. 几何作图
D. 逻辑推理
10. 《九章算术》是中国汉族学者在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成书于( )左右。
A. 公元一世纪
B. 公元前一世纪
C. 300A.C.
D. 300B.C.
11. 《九章算术》是中国汉族学者在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全书采用( )的形式,与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
A. 推论形式
B. 问题形式
C. 证明形式
D. 叙述形式
12. 《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框架,不仅以( )归纳体系、( )内容、( )方法为特点影响我国数学成就的建立,而且在培养和造就我国数学家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A. 封闭的、算法化的、演绎化的
B. 封闭的、逻辑化的、模型化的
C. 开放的、逻辑化的、演绎化的
D. 开放的、算法化的、模型化的
13. 算术解题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要围绕所求的数量,收集和整理各种( ),并依据问题的条件列出用( )表示所求数量的算式,然后通过四则运算求得算式的结果。
A. 未知数据,未知数据
B. 已知数据,未知数据
C. 已知数据,未知数据
D. 已知数据,已知数据
14. 初等数学都是以( )为其研究对象,运用这些知识可以有效地描述和解释相对稳定的事物和现象,对于运动变化的事物和现象,它们显然无能为力。
A. 数量和图形
B. 不变的数量和固定的图形
C. 不变的数量和变化的图形
D. 变化的数字和固定的图形
15. 第一次数学危机,是数学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发生于大约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古希腊时期,自( )的发现起,到公元前370年左右,以( )的定义出现为结束标志。这次危机的出现冲击了一直以来在西方数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A. √2,无理数
B. √2,有理数
C. 2√3,无理数
D. 2√3,有理数
16. 第二次数学危机,指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围绕微积分诞生初期的基础定义展开的一场争论,这场危机最终完善了微积分的定义和与实数相关的理论系统,同时基本解决了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关于无穷计算的连续性的问题,并且将微积分的应用推向了所有与数学相关的学科中。而这场争论是指( )。
A. 无穷小量是零
B. 无穷小量究竟是不是零
C. 无穷大量究竟是很大的数
D. 无穷大量究竟是不是有限
17.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由( )三部分组成。
A. 小前提、大前提、结论
B.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C. 大前提、小推理、结论
D. 前提、推理、结论
18. 公理化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 ),用它们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典范分别对应的是《几何原本》、《几何基础》和ZFC公理系统。
A. 形式公理化阶段、实质公理化阶段和纯形式公理化阶段
B. 纯形式公理化阶段、形式公理化阶段和实质公理化阶段
C. 实质公理化阶段、纯形式公理化阶段和形式公理化阶段
D. 实质公理化阶段、形式公理化阶段和纯形式公理化阶段
19. 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是他在1931年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使数学基础研究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更是现代逻辑史上很重要的一座里程碑。它证明了任何一个形式系统,只要包括了简单的初等数论描述,而且是( )的,它必定包含某些系统内所允许的方法既不能证明真也不能证伪的命题。
A. 自洽
B. 自足
C. 自主
D. 逻辑
20. 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常常遇到两类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类是确定性现象;另一类是随机现象。随机现象并不是杂乱无章的现象,当同类现象大量出现时,从总体上却呈现出一种规律性。于是,一种专门适用于分析随机现象的数学工具——()诞生了。
A. 分形数学与模糊数学
B. 概率理论与数理统计
C. 群论与数论
D. 希尔伯特空间与集合论
21. 古印度人对时间和空间的看法与现代天文学十分相像,他们认为一劫(“劫”指时间长度)的长度就是( ),这个数字和现代人们计算的宇宙年龄十分接近。
A. 100亿年
B. 10亿年
C. 1亿年
D. 1000亿年
22.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想法,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应该是一种演绎体系的结构,知识都是从( )中演绎出的结论。
A. 最终原理
B. 一般原理
C. 自然命题
D. 初始原理
23.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几乎概括了古希腊当时所有理论的( ),成为近代西方数学的主要源泉。
A. 几何
B. 代数与数论
C. 数论及几何学
D. 几何与代数
24.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一举粉碎了数学家两千年来的信念。他告诉我们:真与可证是两个概念,( )。某种意义上,悖论的阴影将永远伴随着我们。
A. 真的一定是可证的,但可证的不一定为真
B. 可证的不一定为真,有可能为假
C. 可证的一定是真的,但真的不一定可证
D. 真的不一定可证的,有可能为假
25. 客观世界具有统一性,数学作为描述客观世界的语言必然也具有统一性。因此,数学的统一性是客观世界统一性的反映,是数学中各个分支固有的内在联系的体现。布尔巴基学派在集合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三个基本结构:( ), 然后根据不同的条件,由这三个基本结构交叉产生新的结构。可以说,布尔巴基学派用数学结构显示了数学的统一性。
A. 集合、几何结构和群结构
B. 代数结构、几何结构和群结构
C. 代数结构、序结构和拓扑结构
D. 代数结构、序结构和群结构
答案为下列试题答案,请核对试题后再购买
© 版权声明
分享是一种美德,转载请保留原链接
THE END
文章不错?点个赞呗













暂无评论内容